如何提高微信社群的存活率
发布时间:[2016-02-29]分类:运营干货
当微商到了4.0时代,就开始以社群为主,而社群从1.0进入5.0时代,以草根自媒体为主,去中心化,放大个人话语权,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社群的领袖,从社群中获得你想要的价值,于是各种社群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,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后,大部分社群都解散了,那么微信社群要如何运营,才能提高存活率呢?
1.如何迅速让大家互相熟悉,降低沟通成本
在入群的时候,需要每个人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。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职业、行业、个人发展路径;个人擅长领域(渠道资源整合、策划、文案、交互设计、思维能力等);个人诉求(跨界信息、解决工作中的问题、大家关注的焦点、产品运营的技术问题、理念指导、求职、招聘等);个人爱好。
这一步其实很多人都在做,信息也不算详细,但是基本上所有的群主都没有将这些信息共享,而只是占为己有。其实在社群运营初期,这些信息必须得共享,让大家彼此都能够产生了解,便于立马找到合适的人去解决问题。
具体共享的方式就是:种子用户阶段,信息完全共享,后期随着群规模的扩大,可以把姓名和公司给略去,由群主保管。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即使把这个名单给泄露出去,也不会造成人员流失,也不会造成大家的隐私泄露,而且反而更容易吸引别人加入。
2.如何激励内容分享者
社群的去中心化就是人人都是人人的老师,大家遇到问题很多时候可以相互解决而不仅仅依赖大咖。那当一个人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别人为什么要来解决你这个问题,别人为什么要主动分享,仅仅靠奉献的精神、虚荣心是不持久的,所以要设立一个激励制度。
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分享者每周评选一次最佳分享的前几名,给予物质以及精神激励。物质激励分为两种:群成员自行打赏,群基金固定打赏。群内需要养成为知识付费的文化理念,愿意分享高质量内容的人值得给他奖励。
群基金怎么来?当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,比如在入群的时候每个人收200作为入群门槛,500个人就是10万元,这10万元就用作社群基金,分为52周花完,每周的奖励额度就是近2000.这些奖励额度足够刺激大家的参与欲望。物质奖励是基础,精神奖励以及其他附加价值奖励另说。不过始终要记住,物质激励永远只是手段,而不是根本目的。
3.如何激励社群组织者
一个群里面有再多大牛如果社群不能运作起来,那也没有任何的意义,所以群运营组织者至关重要。一般的社群都是群主来组织,或者招募一些全职人员管理,甚至是义工。这种方式对于社群的持续不具有持续性,社群运营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高技术的活儿。社群的运营者本身需要做很多的工作,但是群成员都是有工作的人,所以要给社群运营者足够的物质以及精神激励,社群的运营不能总指望大家抱着奉献精神。
钱永远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,这笔钱不需要由群主出。直接采用众筹供养群管的方式。高福利意味着高税收,共享经济又不是代表着免费,不是靠牺牲和奉献。500人的社群每人每个月缴纳10元社群运营费,那么一年总共就有6万的社群运营管理费。这笔费用足够养活一个全职员工。
群管可以采取轮流制度,想参与的可以直接报名,按报名先后顺序进行轮值。6万元按周结算,每周就是1100多元,这金额足够刺激一个人 把事情给做好,而且对于大家的代价又不算太大。
群管工作职责:群管要负责从开始的需求整理,根据群友资料库找到合适的人进行沟通,在不影响对方的情况下促使对方给出解决方案,并且要将解决方案具体化,有深度。然后在每周的一次问题解答的时候,做好活动预热,让大家踊跃参与。最后将产生的内容去除无效信息整理成标准化文件给全员共享,节省大家的时间,提高大家价值获取的效率。
群管的KPI:必须得给群管设置KPI,KPI主要指标就是参与回答的人数,以及内容质量,在这种激励制度下足够让群管把这个事情做好。
4.如何提高群员质量,不断吸引优秀的人
社群的核心价值还是在于群友的质量,以及他们的分享主动积极性。社群初期门槛就只是收费。后期就需要不断地招募高质量的人,那如何招募高质量的人呢?这里需要提到一个数字——52。
比如入群费用是200元,那么当群人数到了52个的时候,周奖励金额就是200元了。这个时候我们搜集群内一些问题让其他圈子的人参与答题,并且告诉对方,你可以随便挑一个问题参与解决,如果解决了问题并且获得最佳方案,你就得到入群的奖励。到时候可以把所有的解答方案给他分享,如果他不是最佳方案,那么可以告诉他,入群的门槛是200元,你可以一起参与学习交流。
牛人喜欢跟高手切磋,如果他获得最佳解答,那么对于群友而言这也是巨大的福利,所获得奖励正好冲抵入群费用。如果没有获得最佳方案,那么他因为社群里面的牛人而认可社群的价值,最终可能会选择加入。
电话咨询
免费试用
预约演示
价格咨询
获取方案